• 俄罗斯文摘(AJ)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英国食品科学文摘(FSTA)收录期刊
  •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I)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收录期刊

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肖兰苑, 管云, 胡娟媛, 钱凌寒, 陈永忠, 梁嘉铧, 曾艳红, 陈燕

肖兰苑,管云,胡娟媛,等. 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J]. 福建农业科技,2025,56(4):25−31.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5.04.004
引用本文: 肖兰苑,管云,胡娟媛,等. 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J]. 福建农业科技,2025,56(4):25−31.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5.04.004
XIAO Lan-yuan, GUAN Yun, HU Juan-yuan, QIAN Ling-han, CHEN Yong-zhong, LIANG Jia-hua, ZENG Yan-hong, CHEN Yan. Populatio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Pests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in Shenzhen[J].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5.04.004
Citation: XIAO Lan-yuan, GUAN Yun, HU Juan-yuan, QIAN Ling-han, CHEN Yong-zhong, LIANG Jia-hua, ZENG Yan-hong, CHEN Yan. Populatio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Pests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in Shenzhen[J].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5.04.004

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群监测与分析

基金项目: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2023TY07N03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兰苑,女,1981年生,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和农技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陈永忠,男,1970年生,兽医师,主要从事植物检疫和保护及农业推广工作(E-mail:532246659@qq.com)。

Population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Pests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in Shenzhen

  • 摘要:

    十字花科蔬菜在深圳市蔬菜种植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4种主要害虫在深圳为害较严重。为明确深圳地区4种主要害虫发生动态以指导绿色防控,于2023年在3个监测菜园中采用性诱法对4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表明:深圳地区斜纹夜蛾全年有为害,分别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集中爆发高峰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现次高峰;甜菜夜蛾3个菜园发生量差异大,分别于4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集中爆发高峰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出现次高峰;小菜蛾3个菜园发生量差异小,分别于1月初至6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2月中旬出现2次爆发高峰;黄曲条跳甲3个菜园发生量差异也较小,分别于2月中旬至2月下旬出现第1次小高峰、5月上旬至6月中旬出现爆发高峰和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出现第2次小高峰。此次监测结果可为深圳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monitoring results revealed distinct temporal patterns in pest occurrence across the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Spodoptera litura maintained year-round activity in Shenzhen, with a primary outbreak peak from late April to mid-June and a secondary peak between mid-September and mid-October. In contrast, Spodoptera exigua exhibited signific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among monitoring sites, though sharing similar bimodal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a primary outbreak period(late April to late June)and a secondary peak phase(mid-September to mid-October). Plutella xylostella demonstrated relatively synchronized population dynamics across all sites, featuring two prolonged outbreak windows: an initial phase spanning early January to late June, followed by a second intensive period from late September to mid-December. Similarly, Phyllotreta striolata showed consistent inter-site distributions with triphasic emergence patterns: a minor early-season peak(mid-to-late February), a dominant outbreak phase(early May to mid-June), and a sustained late-season resurgence from early October through mid-December. These temporally stratified infestation profiles underscore the necessity for seasonally adapt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ailored to each pest's specific population dynamics.

  • 十字花科植物全球有321属[1],其中我国分布种类有95属[2],该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北温带[3],其中有部分十字花科植物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4],且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海南、云南、广西和台湾等省份也能全年种植[56]。由于十字花科蔬菜的生长周期短、利润较高且市场需求量较大,深受蔬菜基地和农户的青睐,目前十字花科蔬菜的种植面积占深圳市蔬菜种植面积的70%左右[7],种植的种类有小白菜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菜心Brassica rapa var. Parachinensis、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种类有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和蜱螨亚纲Acari,其中鳞翅目害虫种类最多[813]。近年来十字花科蔬菜复种指数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也在提升,本次害虫种群监测选择了4种广东省主要蔬菜种植基地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7],为深圳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和规律探索提供数据支持。

    斜纹夜蛾性诱芯、甜菜夜蛾性诱芯、小菜蛾性诱芯、黄曲条跳甲性诱芯、夜蛾类诱捕器、屋式诱捕器、黄色粘虫板,均由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023年1月2日至12月31日,在深圳市龙岗区鹅公岭菜场、寰通菜场和坪山区新龙达菜场分别设置监测点,种植安排:1月至6月、9月至12月以小白菜、菜心、上海青、花椰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间作小香葱等,7月至8月温度高,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相对减少,以种植番薯叶、小葱、空心菜为主。

    采用性信息素诱集法监测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捕器用屋式诱捕器,每个监测点每种监测对象分别设置5个诱捕器,每7 d调查1次,诱芯每28 d更换1次。

    采用黄板诱集法监测黄曲条跳甲成虫,黄板按“五点法”布置于监测地块,每个监测点悬挂5张,粘虫板底端高出作物10 cm,每7 d调查1次,并更换黄板。

    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进行数据记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处理组的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数据统计用SPSS 26软件进行。

    图1可知,斜纹夜蛾在3个监测菜园的发生动态基本一致,全年均有发生。鹅公岭菜场、寰通菜场和新龙达菜场每个诱捕器年平均诱蛾量分别为2 375.0、1 347.0和1048.6头,新龙达菜场的斜纹夜蛾发生总量极显著多于其他两个监测菜场(P<0.01),寰通菜场的斜纹夜蛾发生总量也显著多于鹅公岭菜场(P<0.05)。斜纹夜蛾在2023年共出现1次集中型爆发高峰和1次次高峰。

    图  1  2023年深圳3个菜园斜纹夜蛾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1.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Spodoptera litura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深圳地区斜纹夜蛾世代重叠严重,且无越冬现象[14],1月至4月上旬3个监测菜场斜纹夜蛾发生动态总体保持循环小波动状态,其中鹅公岭菜场在2月20日出现小高峰,新龙达菜场在3月27日出现1个小高峰,期间每日气温平均处于12~24℃,温度相对较低,斜纹夜蛾发生较轻;3月下旬开始出现明显降雨,4月每日低温快速上升至20℃以上,且每日平均气温处于23~30℃,为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15]。因此4月下旬至6月中旬斜纹夜蛾的发生量最大,为2023年的最高峰,期间鹅公岭菜场诱蛾量占全年诱蛾量的37.40%,5月1日为全年诱饵最高峰,寰通菜场诱蛾量占全年诱蛾量的46.27%,高峰期出现在5月1日和15日,新龙达菜场诱蛾量占全年诱蛾量的55.01%,高峰期出现在5月15日和6月5日,6月中下旬出现集中持续性降雨,斜纹夜蛾发生量也随着降低,6月底至7月上旬降雨减少,田间虫量出现小幅回升;7月中旬至9月中旬降雨多、温度高,持续处于高温高湿的状态,斜纹夜蛾发生较轻,每个诱捕器平均每周诱捕20头;从9月下旬降雨减少,温度开始有所降温,斜纹夜蛾田间成虫量也有所增加,其中新龙达菜场出现次高峰,鹅公岭菜场和寰通菜场变化不明显,此后随着温度降低,3个菜场发生量均回落,波动不明显。

    图2可知,甜菜夜蛾在3个监测菜园的发生量差异大,鹅公岭菜场、寰通菜场、新龙达菜场每个诱捕器年平均诱蛾量分别为529.8、402.2和2159.8头,新龙达菜场甜菜夜蛾发生总量极显著多于其他两个监测菜场(P<0.01),而寰通菜场甜菜夜蛾发生总量与鹅公岭菜场无显著差异(P>0.05),这主要与新龙达菜场常年种植小香葱有关,小香葱是甜菜夜蛾的主要寄主作物,新龙达菜场甜菜夜蛾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主要发生高峰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次高峰。

    图  2  2023年深圳3个菜园甜菜夜蛾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2.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Spodoptera exigua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1月至3月中旬深圳地区持续晴天,降雨量少,菜园浇水频繁,土壤湿度大,同时1月至3月温度相对较低,这些因素导致甜菜夜蛾幼虫化蛹进度慢,且幼虫和蛹的死亡率高[1617]。因此,1月至3月仅新龙达菜场在1月和2月中旬诱捕到少量甜菜夜蛾。4月上旬随着天气回暖,气温回升,甜菜夜蛾种群也逐渐增多,4月下旬至6月中旬新龙达菜场为甜菜夜蛾发生高峰,其中5月发生量最大,原因可能与5月天气高温少雨日照长[1819]有关。7月至8月气温较高,雨水增多,寄主作物种植减少,影响甜菜夜蛾的发生,因此7月至8月3个监测菜场甜菜夜蛾发生情况均较轻。9月随着高温有所下降、降雨减少,种植基地陆续开展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甜菜夜蛾田间种群也随着逐渐增多,在9月中旬和10月上旬出现两次高峰,以新龙达菜场最为明显。此后11月至12月份月每日平均值处于14~25℃,随着气温回落,甜菜夜蛾发生量也逐渐降低,但仍然以新龙达菜场诱集量较多,其余2个菜场仅诱捕到少量的甜菜夜蛾。

    图3可知,小菜蛾在3个监测菜园的发生量差异小,鹅公岭菜场、寰通菜场和新龙达菜场每个诱捕器年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 055.0、711.4、1 322.6头,新龙达菜场小菜蛾发生总量显著多于寰通菜场(P<0.05),其余两两菜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小菜蛾在2023年共计出现2次爆发高峰。

    图  3  2023年深圳3个菜园小菜蛾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3.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Diamondback Moth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小菜蛾在深圳地区终年可见各虫态,无越冬现象[22],由于其专一取食十字花科蔬菜[23],且3个监测菜园全年无间断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因此从1月监测开始直至6月下旬,为2023年第1次爆发高峰,种群高密集情况持续时长为159 d,期间鹅公岭菜场的诱蛾量占全年诱蛾量的86.16%,寰通菜场的诱蛾量占全年诱蛾量的85.16%,新龙达菜场的诱蛾量占全年诱蛾量的73.55%,其中鹅公岭菜场的最高峰时间段为3月中旬至4月初,寰通菜场的最高峰时间段为3月中旬至3月下旬,新龙达菜场的最高峰时间段为5月初至6月中旬。虽小菜蛾各种虫态可越夏,但是由于小菜蛾喜好干旱条件,而且7月至9月的持续高温使小菜蛾出现成虫寿命缩短、雌成虫产卵量下降、成虫飞行后死亡率上升等不良情况[2426],因此从6月中旬开始直至9月中旬,降雨频繁,3个监测菜园的小菜蛾的发生量均较少。9月下旬开始天气转晴且由于市场供应需求,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增大,新龙达菜场率先出现下半年的爆发高峰,整个10月保持较多的种群数量,期间其他2个监测菜园的小菜蛾发生情况相对较轻,直到11月中旬鹅公岭菜场和寰通菜场出现下半年爆发高峰,在11月和12月期间寒潮带来的短期低温虽对小菜蛾蛹的生存和繁殖以及幼虫有一定的影响,但仅是抑制了大规模爆发的情况,种群数量依旧有一定幅度的上升[2728]

    图4可知,黄曲条跳甲在3个监测菜园的发生量差异小,鹅公岭菜场、寰通菜场和新龙达菜场每个诱捕器年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 521.8、1 680.8和1 632.4头3个监测菜园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黄曲条跳甲在2023年共计出现1次爆发高峰和2次小高峰。

    图  4  2023年深圳3个菜园黄曲条跳甲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4.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Phyllotreta striolata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黄曲条跳甲在深圳地区无越冬现象[29],从1月2日第1次诱捕调查开始种群数量保持小波动状态,直至2月中旬至下旬,随着新播种十字花科蔬菜幼苗快速生长期,黄曲条跳甲也因而出现了第1次小高峰,其中寰通菜场最为明显,但由于期间每日平均值处于14~22℃,气温相对较低,田间种群数量也相对不高。3月份和4月份随着温度开始回升,且降雨量大,3个监测菜园的黄曲条跳甲种群发生动态相较1月份波动较大,且整体数量也明显增多。5月上旬至6月中旬期间月每日平均值处于23~29℃,为黄曲条跳甲生长发育的最适温范围[3031],且经常出现间断性降雨使土壤的相对湿度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也促进了黄曲条跳甲卵孵化的成功率[32],因此该期间发展为全年黄曲条跳甲发生危害的最高峰,其中寰通菜场和新龙达菜场最为明显。随后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深圳地区月每日平均值处于26~32℃,温度高且降雨多,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锐减,因此6月下旬至9月中旬3个监测菜园的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均较少。3个监测菜园从8月底开始,十字花科蔬菜播种面积增大,于9月中旬至下旬为幼苗快速生长期,加上10月上旬冷空气下沉,深圳地区月每日平均值处于23~28℃,为黄曲条跳甲生长发育的最适温范围[3031],因此诱发了第2次小高峰,从10月上旬新龙达菜场率先发生持续到12月份中旬的寒潮出现,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才开始快速下降,期间11月中旬3个监测菜园进行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同时采收,导致11月20日3个监测菜园的调查数据量非常少,但由于十字花科蔬菜的连续种植,有利于黄曲条跳甲大量繁殖[33],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也随之快速回升,而且上升速度明显比10月上旬更快。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34],常年具有间断爆发性的为害现象,且在十字花科蔬菜的生长全期均有为害的出现[3538]。近年来,少有人研究广东省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发生动态规律,因而了解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科学地指导十字花科蔬菜的日常防控,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促进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次调查通过在深圳市3个蔬菜基地进行2023年全年连续监测,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的总诱集数量分别为23 853、15 459、15 445和24 175头,明确了深圳市十字花科蔬菜4种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1)斜纹夜蛾共计出现1次集中型爆发高峰和1次次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2)甜菜夜蛾共计出现1次集中型爆发高峰和1次次高峰,分别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3)小菜蛾共计出现2次爆发高峰,分别在1月初至6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2月中旬;(4)黄曲条跳甲出现1次爆发高峰和2次小高峰,分别在2月中旬至2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中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

    刘志才[39]在广东佛山调查发现斜纹夜蛾的第1次种群数量增长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李宾宾[40]在秋甘蓝田研究中发现秋季的斜纹夜蛾种群在出现短暂地上升后,会快速地进入高峰期,包华理等[41]在研究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菜田斜纹夜蛾发生量预测模型时提到珠江三角洲菜田中斜纹夜蛾种群数量常年会在春季的4月中旬开始增长,5月中旬至6上中旬进入爆发期,在秋季的9月中旬开始增长,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进入爆发期,仅个别年份会在11月上中旬出现较大的发生量,本次斜纹夜蛾的调查结果与前人在相近气候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

    张宇杰等[42]研究我国甜菜夜蛾的地域性变动规律中提到从南到北甜菜夜蛾年发生始盛期最早为4月上旬,而盛发期南北各地相差不大,大多数在7月至10月。深圳市地处我国的南部,但非维度最南地区,所以始盛期略微推迟,而本次调查的盛发期并非7月至10月,但在7月至10月的发生量为次高峰。石尚等[43]和马骏等[44]在对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中得出深圳地区甜菜夜蛾雌成虫产卵量较多的温度处于20~33℃,幼虫全期存活率较高的温度处于25~33℃,而2023年深圳地区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大多数时间的温度均位于20~33℃,本次调查结果的绝大多数虫量均处于这段时间内发生,且2次高峰期的温度均处于25~33℃。

    林小军等[45]对广州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动态监测调查中提出2月出现1次种群数量增长小峰,6月至7月的种群数量较低,9月至11月是第2次种群数量增长高峰,本次调查中深圳地区的小菜蛾在2月为第1次爆发高峰的始盛期,6月仅新龙达菜场依旧处于较高的种群数量之外,其余2个监测菜园已出现明显的下降,7月3个监测菜园的种群数量均较低,9月至11月与其调查结果一致,为第2次种群数量增长高峰。朱经云[46]针对小菜蛾的产卵影响因素研究中提到我国大多数地区小菜蛾种群数量都有2个高峰期,南方地区一般为3月至6月和8月至11月,本次甜菜夜蛾的调查结果与其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傅建炜等[47]在田间种群研究中得出黄曲条跳甲在1年中共计出现4次高峰期,分别为1月中旬至2月中旬、4月上旬至5月下旬、10月上旬至中旬和11月至12月上旬,张茂新等[48]在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中也提到深圳地区的高峰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本次黄曲条跳甲的调查结果与他们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 图  1   2023年深圳3个菜园斜纹夜蛾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1.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Spodoptera litura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图  2   2023年深圳3个菜园甜菜夜蛾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2.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Spodoptera exigua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图  3   2023年深圳3个菜园小菜蛾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3.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Diamondback Moth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图  4   2023年深圳3个菜园黄曲条跳甲发生动态及总量

    Figure  4.   Occurrence Dynamics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Phyllotreta striolata in Three Vegetable Gardens in Shenzhen in 2023

  • [1]

    AL-SHEHBAZ I A. A generic and tribal synopsis of the Brassicaceae (Cruciferae)[J]. Taxon,2012,61(5):931−954. doi: 10.1002/tax.615002

    [2]

    GABR D G I. Taxonomic importance of pollen morphology for some species of Brassicaceae[J]. Pakist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18,21(5):215−223.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三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46−547.
    [4] 方嘉禾,常汝镇.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经济作物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3−116.
    [5] 姚彩媚. 小菜蛾的发生特点及预测预报[J]. 广东农业科学,2000(5):45−46. doi: 10.3969/j.issn.1004-874X.2000.05.018
    [6] 柯礼道,方菊莲. 小菜蛾生物学的研究:生活史、世代数及温度关系[J]. 昆虫学报,1979(3):310−319.
    [7]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主推技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EB/OL]. (2023-09-25)[2024-11-14]. https://dara.gd.gov.cn/sztjs/content/post_4258750.html.
    [8] 高芃,周淑香,赫思聪,高月波,李小宇. 吉林省中部地区露地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及其发生动态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24,49(1):75−79.
    [9] 黄健超,邝美玲,梁伟光,等.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J]. 蔬菜,2021(9):58−61.
    [10] 杨妮娜,丛胜波,许冬,等. 湖北地区秋冬季露地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8):153−154,162.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0.08.036
    [11] 矫振彪,焦忠久,吴金平,等. 高山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垂直分布规律[J]. 中国蔬菜,2017(9):50−54.
    [12] 孙梅梅,谌江华,柴伟纲. 宁波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和消长规律[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7):1206−1209.
    [13] 桑芝萍,金建国,赵健,何永红,徐金平,朱一博,汤云霞. 如东县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规律调查[J]. 中国植保导刊,2017,37(6):49−54,58. doi: 10.3969/j.issn.1672-6820.2017.06.009
    [14] 武怀恒. 斜纹夜蛾诱集种群动态及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的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15] 王涛,赵金玉,任艳玲,等. 温度对斜纹夜蛾生殖行为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1):124−130.
    [16] 郑霞林. 甜菜夜蛾抗寒力及在中国的越冬区划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7] 郑霞林,王攀,丛晓平,雷朝亮,王小平. 土壤含水量及蛹室对甜菜夜蛾蛹越冬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1):126−131. doi: 10.7679/j.issn.2095-1353.2011.024
    [18] 潘纪龙,孙清明,苏宏华. 不同光周期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生殖行为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4,40(6):1−12.
    [19] 杨文刚,周利琳,孟翠丽,陈鑫,望勇,司升云. 武汉地区甜菜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初探[J]. 植物保护,2016,42(6):167−171,190.
    [20] 柯富士,尤士骏,黄素梅,刘天生,谢丹丹,尤民生. 中国小菜蛾群体遗传变异的时空动态[J]. 昆虫学报,2019,62(5):624−633.
    [21] 李明桃.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J]. 中国瓜菜,2013,26(2):59−60. doi: 10.3969/j.issn.1673-2871.2013.02.024
    [22] 周福才,胡其靖,江解增,等. 温度、湿度和覆土对小菜蛾羽化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2):1621−1625.
    [23] 张薇. 小菜蛾对高温的生态学响应及昆虫高温相关基因数据库的构建[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24] 侯晓钰. 高温对小菜蛾生殖和飞行能力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25] 崔瑞媛,马珈淇,金波,等. 不同发育阶段短期低温对小菜蛾生存和繁殖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22,59(3):627−637.
    [26] 崔瑞媛. 低温适应下小菜蛾对短期冷胁迫的生理响应[D]. 延安:延安大学,2022.
    [27] 贺华良,宾淑英,林进添. 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发生原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83−10686.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2.20.110
    [28] 代兰广. 温度对八种菜田害虫及其天敌caspase-3活性和表达量的影响[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29] 姚士桐,姚德宏,郑永利. 温度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田间自然种群消长影响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8(1):10−12. doi: 10.3969/j.issn.1672-6820.2008.01.002
    [30] 陈洁. 杭州市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调查及防治[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3.
    [31] 王玲,张恩桥,余周苹. 荆州市黄曲条跳甲偏重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 湖北植保,2009(5):21−22. doi: 10.3969/j.issn.1005-6114.2009.05.011
    [32] 黄健超,邝美玲,梁伟光,等.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综合治理技术[J]. 蔬菜,2021(9):58−61.
    [33] 张海峡,马喜生,王冬梅,等. 斜纹夜蛾在十字花科菜田的发生与防治[J]. 西北园艺(蔬菜),2011(9):35−36.
    [34] 罗开珺,古德祥,张古忍,等.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四种夜蛾的寄生蜂[J]. 中国生物防治,2004(3):211−214.
    [35] 马祺,章云斐,谢以泽.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 浙江农业科学,2009(5):956−959. doi: 10.3969/j.issn.0528-9017.2009.05.039
    [36] 金银利,侯有明. 黄曲条跳甲为害下十字花科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J]. 华东昆虫学报,2008,17(3):168−173.
    [37] 刘志才. 广东佛山地区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38] 李宾宾.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及时空生态位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39] 包华理,虞皓,陈伟平,等. 广州地区十字花科菜田斜纹夜蛾发生量预测模型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4):51−54. doi: 10.3969/j.issn.1004-874X.2007.04.020
    [40] 张宇杰,文礼章. 我国甜菜夜蛾为害寄主作物及发生季节与世代的地域性变动规律[J]. 长江蔬菜,2010(18):79−82. doi: 10.3865/j.issn.1001-3547.2010.18.025
    [41] 石尚,文礼章. 不同地理区域甜菜夜蛾生存发育和繁殖力的对比分析[J]. 长江蔬菜,2010(18):47−54. doi: 10.3865/j.issn.1001-3547.2010.18.017
    [42] 马骏,陈永年,肖素娟,等. 温度对甜菜夜蛾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4):308−311.
    [43] 林小军,谢伟烈,刘健帮,等. 广州地区小菜蛾种群动态监测调查[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91−92,97. doi: 10.3969/j.issn.1004-874X.2013.16.030
    [44] 朱经云. 小菜蛾在8种十字花科植物上的产卵影响因素探究及应用[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
    [45] 傅建炜,陈沁,林泽燕,等. 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发生的生态干扰[J]. 生态学杂志,2005(8):917−920. doi: 10.3321/j.issn:1000-4890.2005.08.014
    [46] 张茂新,凌冰,梁广文. 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与分析[J]. 植物保护,2000(4):1−3. doi: 10.3969/j.issn.0529-1542.2000.04.001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3-15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5-0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